星期二, 11月 15, 2005

CPBL的Batting Run(續)

今天做了些調整,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第三階段的 K, DP,其實都已經含在 (AB-H) 裡面
要增加K和DP的解釋能力的話,那 (AB-H) 可能要調整成 ( AB-H-K-DP) ..

如果 ABX=(AB-H-K-DP)
依然使用前面提及的70筆資料
結果是 (為了精確些,這次取到小數點後第三位)
BR= (0.557*1B) +(0.705*2B) +(0.968*3B) +(1.503*HR) + (0.377*BBA) +(0.105*SB) +(-0.007*CS)+(-0.440*DP)+(-0.071*K)+(-0.206*SH)+(0.986*SF) +(-0.118*ABX)

這裡, K的貢獻成為負,而且p-value=0.07,已經有相當不錯的解釋能力了..
而K的係數是 -0.07,仍然比ABX的係數來的小..
所以三振依然不是太大的問題..
符合先前的結論...

然後 我把公式套在時報鷹職4-8年的成績上
結果還算是不錯..
  年度  BR  R  誤差%
鷹  4 384.87 376 -2.30%
鷹  5 422.78 419 -0.90%
鷹  6 487.08 496 1.83%
鷹  7 535.61 550 2.69%
鷹  8 423.20 406 -4.06%

至少沒有像職16 牛隊的 有那麼大的誤差,
而且,時報看來也沒有印象中那麼特別(style)...
儘管它是單一球季唯一擊出破百HR的球隊...

接著,把時報職棒4-8年5筆、第一14年1筆、LaNew熊15年1筆、
誠泰14年太陽、15年Cobras等9筆納入取樣..
簡單來說,現在就是把過去15年所有CPBL的參賽隊伍成績全部納入..

得到的公式
BR= (0.570*1B) +(0.656*2B) +(0.993*3B) +(1.575*HR) + (0.363*BBA) +(0.156*SB) +(-0.067*CS)+(-0.470*DP)+(-0.079*K)+(-0.165*SH)+(0.964*SF) +(-0.117*ABX)

跟上一篇修正後的公式相比較
可以發現HR的係數是提升比較顯著的
(最顯著的其實是CS..)
也許可以用下面2點來看:
1.時報鷹5年貢獻了404支HR
2.時報應是CPBL唯一SLG超過0.4的球隊

至於其他的差異,
我的方向是鷹隊的DP高於平均,而SB%低於平均...

用新的BR公式 來套用直16年的各隊成績:
  BR   R  誤差%
象 423.01 414 -2.13%
獅 416.26 409 -1.74%
牛 388.43 431 10.96%
鯨 391.84 395 0.81%
誠 448.54 460 2.56%
熊 432.61 426 -1.53%

結果,跟先前修正前的BR是相差不大的,
本來以為在HR係數增加後, 熊隊的理論得分會增加些,
不過,增加的分數大概都被DP抵掉了..XD

但是,至少修正後的公式
比較符合一般大眾的預期吧..

至於牛隊的部份, 誤差依然顯著,
也許真的如同象版網友所言, 需要把對手失誤數計入因變數吧...

但是要統計這個數據,就需要朋友的幫忙了..
短時間內有點困難..=.=

星期一, 11月 14, 2005

CPBL的Batting Run

根據文書記載,最早開始使用Batting Run(BR)這個概念的人是Pete Palmer,
他在70年代,透過最小平方法嘗試去解析得分背後,
每個因子(一壘安打、二壘安打、全壘打、四壞球等)所佔的權重,
而得到一個BR公式。
這裡有關於Batting Run公式發展及其內容的一些介紹

某種程度上,套用統計學的觀點,
Palmer做的東西其實就是迴歸,
(寫到這裡,沒學過統計學的朋友,往下可能會比較痛苦些..XD)
如果依變數(Y)是得分,因變數(X1,X2….Xn)則是打者的各項表現,
透過歷史資料,利用迴歸,可以推導出像是以下的式子
Y= a0 + a1X1 + a2X2 + a3X3 +…+ anXn
而迴歸的重要目的就是預測,
也就是,透過歷史數據的分析,再蒐集因變數的資訊,
應該可以得到依變數的理論結果。

如果我們套用1989年Total Baseball所發展出來的BR公式,
我想大家會有更多的了解…
BR = (.47*1B)+(.78*2B)+(1.09*3B)+(1.40*HR)+(.33*(BB+HBP))+(.30*SB)+(-.60*CS)+(-.25*(AB-H))

當然,有興趣的人大可直接套用這個公式
來計算CPBL的得分情形,
然而,一則套用的結果不如人意,
再者,MLB畢竟和CPBL不同,
於是,小可就在想應該可以發展一套屬於CPBL的BR公式..

在開始之前,有三點必須說明
1. 常數項為0
引用過去先人的經驗,我令常數項a0=0,
也就是說,這會讓所產生的迴歸式會通過原點,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樣會降低解釋能力,
不過,也較能讓普羅大眾接受這樣的公式…

2. 因變數選擇
嚴謹的統計分析,在進行因變數選擇的時候,
通常要先進行檢定分析,以了解該因變數對於依變數的解釋能力,
如果,解釋能力偏低的話,理論上就不應該選擇該變數。
然而,為了增強解釋能力,就不得不選入部分解釋能力偏低的因子..

3. 方法論
Palmer的BR是用每場比賽的數據來進行的,
然而,我個人認為每場比賽之間的變異性太大,
何況,只要樣本數夠的話,
我覺得差異性應該不大才是…

所以我找了職棒元年到15年共70筆的球隊得分歷史資料
[獅象15筆(元~15年),龍虎10筆(元~10年)、牛(含前身熊)12筆(4~15年)、鯨8筆(8~15年)]
(對不起,沒有時報鷹的資料..=.=)
然後利用職棒16年各隊的資料來進行檢測成果。

第一階段:
我先找了解釋能力最強的幾個因變數,1B、2B、3B、HR、BBA、AB-H
(其中BBA=BB+IBB+HBP)
得到的迴歸公式是
BR = (0.56*1B)+(0.73*2B)+(1.35*3B)+(1.52*HR)+(0.42*BBA)+(-0.12*(AB-H))

然後來檢測結果
 
    BR  R  誤差%
象  418.44 414 -1.06%
獅  427.02 409 -4.22%
牛  386.77 431 11.44%
鯨  376.78 395 4.84%
誠  453.02 460 1.54%
熊  431.49 426 -1.27%
(R平方=0.88)

儘管象、誠、熊的結果都還算是正確,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個人是相對不滿意的,
所以開始引進其他的因變數。

第二階段:
我把BSR的觀點引進,其實就是加入盜壘(SB)、盜壘失敗(CS)2項
得到的迴歸公式是
BR = (0.56*1B) +(0.69*2B) +(1.08*3B) +(1.57*HR) + (0.38*BBA) +(0.20*SB) +(0.07*CS) +(-0.12*(AB-H))

檢測結果
   BR   R  誤差%
象  413.05 414 0.23%
獅 420.82 409 -2.81%
牛  382.46 431 12.69%
鯨  376.30 395 4.97%
誠  439.81 460 4.59%
熊  425.70 426 0.07%
(R平方=0.89)

其實這樣的結果,和第一階段的其實相去不遠,
唯一可以觀察的結果是,CS對於得分的貢獻居然是正的
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往往盜壘失敗後,
戰術作戰的空間受限,反而會有大局的出現…XD
這點倒是可以持續觀察。

第三階段:
這個階段,我把一些出局的觀念引進,
加入雙殺打(DP)、三振(K)、犧牲短打(SH)、犧牲飛球(SF)的變數
得到的迴歸公式是
BR = (0.56*1B) +(0.70*2B) +(0.97*3B) +(1.50*HR) + (0.38*BBA) +(0.10*SB) +(-0.01*CS) +(-0.12*(AB-H))+(-0.32*DP)+(0.05*K)+(-0.21*SH)+(0.99*SF)

檢測結果
   BR   R  誤差%
象 425.01 414 -2.59%
獅 418.62 409 -2.30%
牛 387.08 431 11.35%
鯨 394.27 395 0.19%
誠 451.23 460 1.94%
熊 432.63 426 -1.53%
(R平方=0.90)

在進行這樣的修正後,我個人倒是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來一直困擾CPBL的問題,
在這裡得到不錯的解釋。
就是K對於得分貢獻是正的、SH則是負的
這跟一般人傳統觀念上,似乎是相違背的..
這樣的現象,可以用2句話來解釋
『三振不是原罪』
『過多的觸擊、造成得分的負擔』


綜觀三個階段,
1.其實各項主要因變數的係數在第二階段後都幾乎沒有變化,
而這些主要因變數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句話,『上壘
不管你是用安打、還是選球,
持續上壘就是對於得分最大的貢獻

2.對於牛隊實際得分的差距都有一段距離,
我們只能推論,牛隊今年得分的模式,
和過去、以及其他各隊都不大相同,
至於實際情形是如何,留待有心人士解謎了。

後話:
在做這個BR公式的同時,我也有想到球風的問題,
用英文來說,應該是Stylish Batting Run吧,
就是有些球隊,擅用強攻猛打(如過去的時報、今天的LaNew)
有些球隊則喜歡用小球戰術,
兩者之間應該有不同的BR公式才是…
但是,一方面因為CPBL球隊歷史較短,
而且球風通常也不大固定,總教練陣亡的速度也驚人..
再者,如果是用game by game來進行的話,
一則陷入我先前提到變異性較大的問題,
二則實在是沒有那樣的時間去執行了…

希望這篇短文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
讓其他先進發展更多相關的論述了…

星期五, 11月 04, 2005

CPBL2005成績總整理(V)=PMLV



可能要稍微解釋一下
1. 位置的分類..
基本上,CPBL並沒有提供打者在各位置的hitting data,
所以,我以該球員在哪個位置打過最多場球,就把他當作那個守備位置的POOL。
例如:謝佳賢被歸類為1壘,朱鴻森被歸類在3B,
(也使得他在今年一群怪物三壘手中,像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PMLV倒數第一..)
2.DH的打數
CPBL各隊其實少有專職的DH,
除了誠泰、中信比較固定外,(LaNew的王建強我也列為DH)
其他各球隊的DH,通常由野手輪流擔任,
而這些野手通常也會跑下去守備,
所以,造成上面表中DH的AB和PA%大幅的偏低...
由上面的數據可以觀察幾個現象...
1. MLV最低的位置是 捕手、SS
這點應該符合大眾的預期,
至於LF的部份,
則是因為我把一些通常是比賽後半段上來打1-2各打席,
然後沒有專責的外野守備位置的,通通算在這裡...
感覺起來,比較失真些...
2.MLV最高的幾個位置 1B、3B、DH、CF
數據其實都蠻近的,也符合大眾對於這些位置的預期...
比起其他OF的位置,CF有偏高的情形,我想應該是Mario的關係,
今年三壘手一堆怪物,其他的位置也有一些怪物撐起很多數字...
3.由於CPBL的守備位置,變動還不算小..=.=
所以,我還是個別加總了IF和OF的數字,
發現在BA/OBP/SLG部分其實相差不大...
只是,既有觀念裡,總覺得OF的MLV應該要比IF 高才是..=.=
(還是要繼續用這個原因,今年三壘手怪物一堆.~"~)
4.根據PMLV值,推薦今年最佳9人名單如下:
1B:謝佳賢(應該不用懷疑..=.=)
2B:林智勝(陽森的分數也蠻近的)
3B:張泰山(V-Rod走人了...=.=)
SS:鄭昌明(唯一擠進前20名的SS)
C:陳瑞昌(唯一擠進前10名的)
DH:陳連宏(他有被提名嗎?)
OF:彭政閔(第一人選)、陳懷山、黃龍義(如果陳連宏真的是DH)

星期四, 11月 03, 2005

CPBL2005成績總整理(IV)=MLV

在計算VORP的過程中, 有個蠻不錯的指標可以抓來瞧瞧,
MLV(Marginal Lineup Value)

基本上來看,MLV是一個評估攻擊能力的指標,
簡單解釋,如果要評估彭政閔的MLV,
就是假設一支球隊由他和其他8個聯盟平均打擊水準的球員所組成,
那麼他對於該球隊的貢獻是如何??

MLV是由RC衍生,某種程度上可以用,
"多了恰恰,可以幫該球隊多得多少分"的觀點來看待..
對於MLV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裡

CPBL 2005 MLV TOP 20

球隊  姓名   出賽數   MLV    Lineup
誠  謝 佳 賢   101   40.93     LF
象  彭 政 閔   76    35.21    RF
獅  蓋  達   44    27.41    DH
誠  馬 力 歐   66    24.78    CF
熊  羅德里茲   76    23.05    3B
牛  張 泰 山   95    21.17    1B
象  陳 懷 山   74    20.64    2B
誠  威 拉 斯   91    20.47    SS
熊  潘 忠 韋   88    18.93
獅  陳 連 宏   94    18.15
獅  高 國 慶   99    16.69
熊  林 智 勝   81    16.61
熊  黃 龍 義   91    16.13
獅  陽  森   100   15.95
牛  曾 華 偉   88    14.85
獅  林  克   34    11.64
鯨  曾 漢 州   99    10.67
象  陳 致 遠   60    7.80
鯨  紀 俊 麟   94    6.29
象  陳 瑞 昌   66    5.70     C


最後的Lineup是我規劃的守備位置,
如果CPBL出現這樣打擊陣容的球隊,
給他一個聯盟平均的投手群,
這支球隊理論勝率應該是在69.77%。

沒記錯的話 喇趴蹲過捕手的樣子,
如果由他來蹲捕,應該會更好玩..

順便來看一下MLV的對照組,就是最後20名
也可以讓大家看看CPBL教頭們的功力.. XD
CPBL 2005 Worst MLV
球隊 姓名  出賽數  打數  MLV
牛  葉 君 璋 101   321  -23.58
象  朱 鴻 森 92  343  -17.92
象  郭 一 峰 69   162  -15.73
獅  陽 東 益 86   217  -13.52
獅  吳 佳 榮 84   141  -12.89
熊  石 志 偉 98   391  -12.85
象  馮 勝 賢 74  293  -12.05
鯨  蔡 昆 祥 70   138  -10.97
熊  曾 恆 彰 68   197  -10.01
誠  柯 建 鋒 82   198  -9.85
鯨  石 金 受 89   225  -9.35
牛  張 家 浩 101  385   -9.10
鯨  陳 健 偉 91   276  -8.54
熊  呂 俊 雄 62   138  -8.32
獅  曾 揚 志 43   53   -8.10
牛  陳 宗 甫 75   188  -7.91
熊  周 森 毅 29   59   -7.89
誠  黃 高 俊 65   94   -7.83
牛  余 進 德 40   43   -7.60
象  林 馴 偉 43   126  -7.52

依據聯盟平均水準,
一個球員打滿30場的AB=111.8、打滿50場AB=186.4
然後CPBL偉大的教練團們,
可以放任這些球員多數都在場上超過30場、甚至50場。
排名第二的可是SB並列第一喔..

看了一下, 今年兄弟二壘這個位置,還真是大洞..XD

CPBL2005成績總整理(III)=攻擊WS

姓名    出賽數  攻擊WS
彭 政 閔   76    20.86
陳 懷 山   74    14.53
蔡 豐 安   90    8.26
陳 致 遠   60    7.73
陳 瑞 昌   66    6.17
王 金 勇   61    5.65
陳 瑞 振   94    4.89
李 志 傑   84    3.38
馮 勝 賢   74    2.08
許 閔 嵐   55    1.68
許 誌 為   56    1.49
朱 鴻 森   92    1.16
林 馴 偉   43    0.18
林 明 憲   4    0.10
張 士 凱   1    (0.03)
彭 政 欣   5    (0.19)
鄭 漢 禮   6    (0.38 )
郭 一 峰   69    (1.43)

兄弟不知道會忍受大俠的打擊多久..XD

全聯盟攻擊WS 前20名
球隊  姓名  出賽數  攻擊WS
誠  謝 佳 賢  101   23.18
象  彭 政 閔  76   20.86
牛  張 泰 山  95   20.47
牛  曾 華 偉  88   15.90
象  陳 懷 山  74   14.53
誠  馬 力 歐  66   14.37
誠  威 拉 斯  91   14.13
熊  羅德里茲 76   13.21
獅  蓋  達  44   13.05
獅  陽  森  100  12.36
牛  張 建 銘  98   11.88
熊  潘 忠 韋  88   11.84
獅  高 國 慶  99   11.81
鯨  曾 漢 州  99   11.77
熊  黃 龍 義  91   11.75
獅  陳 連 宏  94   11.75
牛  黃 忠 義  100  11.70
熊  林 智 勝  81   11.20
鯨  紀 俊 麟  94   10.27
牛  許 國 隆  85   9.86


其實某種程度上,反應兄弟攻勢過於集中的問題...

全聯盟攻擊WS 後20名
球隊  姓名  出賽數  攻擊WS
牛  余 進 德  40    -1.57
象  郭 一 峰  69    -1.43
獅  曾 揚 志  43    -1.13
獅  吳 佳 榮  84    -1.05
牛  葉 君 璋  101   -0.93
熊  周 森 毅  29    -0.89
牛  鄭 志 雄  29    -0.72
鯨  蔡 昆 祥  70    -0.71
牛  曾 揚 岳  36    -0.60
鯨  王 宜 民  50    -0.54
誠  黃 高 俊  65    -0.54
鯨  葉 長 龍  55    -0.49
獅  王 子 菘  37    -0.43
誠  吳 承 翰  9     -0.43
象  鄭 漢 禮  6     -0.38
熊  郭 昌 庭  25    -0.24
鯨  蔡 士 凡  6     -0.22
象  彭 政 欣  5     -0.19
牛  楊 進 雄  27    -0.19
牛  邱 敏 舜  29    -0.18

從球員人數分佈在各隊狀況, 可以知道某些球隊貧打的情形。

CPBL2005成績總整理(II)=談得失分差

棒球說來複雜,但是想要贏球,不外乎兩大原則
『增加得分』、『減少失分』
不論從哪種角度思考,最後的終點站都在於這2個目標,
身為數據派,角度是如何從數理分析找出問題,並進而去改善問題…

下列是今年各隊的得失分情形,

  G  W  T  L  W% 得分 失分得失分差  E(w%)
牛 101 53 6 42 0.554 431 427  4   0.50466
誠 101 50 8 43 0.535 460 401 59  0.5682
獅 100 48 3 49 0.495 409 417 -8  0.49032
象 100 47 4 49 0.490 414 445 -31  0.46396
鯨 100 47 4 49 0.490 395 385 10  0.51282
熊 100 42 3 55 0.435 426 460 -34  0.46168
LG 301 287 28 287     422.5 422.5

很明顯的,今年的冠軍球隊興農在得失分表現上,洽約等於LG水準,
所以理論勝率在5成左右是合理的,
然而興農今年的實際勝率卻高出了有5%。

順便來看誠泰,擁有最高的得失分差,而且多出興農非常多,
但是實際勝率卻比理論勝率掉了3.3%,
乃至於還得從季後賽第一輪打起…

另外一組來看兄弟和LaNew,擁有差不多的得失分差,
但是巧合的最後兄弟的實際勝率高過理論勝率約2.6% 而LaNew卻是低了約2.6%…

解釋的原因可能在於,
超過理論勝率的,擅長贏小比分差距的比賽,
而低於理論勝率的,通常都是大勝。

所以,依照這個方向去抓,
興農勝場每場贏分2.8868分、負的每場輸3.5476分,誠泰則是贏4.08分、負3.3721分。
興農贏球場次在3分以內者高達38勝(53勝全年)、1分差贏的比賽有19場。
誠泰贏球場次在3分以內者有27勝(50勝全年)、1年差贏的比賽有11場、
而1分差輸的比賽達14場(多數輸給興農)
結果是跟我預期是一樣的, 某種程度顯示球隊整體的抗壓性,
這也是我個人看好興農今年會持續奪冠的原因之一。

來看另外一個對照組兄弟和LaNew…
兩隊擁有差不多的得失分差,兄弟414/445/-31(得分/失分/差)、LaNew則是426/460/-34
結果是,兄弟47勝總勝分133分、平均2.83分,49敗總敗分164分、平均3.35分。
LaNew 42勝總勝分138分、平均3.29分,55敗總敗分172分、平均3.13分。

另外發現,今年最會贏1分差比賽的,其實是兄弟
兄弟贏球場次在3分以內者高達37勝(47勝全年、興農38/58 )、1分差贏的比賽有21場(興農19)。 LaNew贏球場次在3分以內者有26勝(42勝全年)、1年差贏的比賽僅有12場。

再抓一下兄弟和LaNew的對戰組合,今年兄弟12勝8負占優勢,
分析結果,發現兄弟贏球平均每場贏2.5分,輸球要輸到4.25分,
中間的差距還算是蠻懸殊的…
而且就對戰組合的得失分計算理論勝率,應該LaNew的勝率要過半才是…

不過從這樣的對戰數據也可以發現今年兄弟的模式,
投手挺住大概就會贏,挺不住大概就完蛋了
也就是說,過去靠打擊的模式今年不復存在…


 
  總勝分 總負分 勝分avg 負分avg
牛  153  -149  2.89  -3.55
誠  204  -145  4.08  -3.37
獅  154  -162  3.21  -3.31
象  133  -164  2.83  -3.35
鯨  157  -147  3.34  -3.00
熊  138  -172  3.29  -3.13

CPBL2005成績總整理(I)

投手篇:
今年共93名投手出賽,貢獻5307又2/3局 (聯盟合計比我多3局..=.=)
     聯盟    兄弟
ERA:  3.4778  3.7916
WHIP: 1.3522  1.3681
K/BB:  1.9443  1.9831
K9:   6.3367  5.9626
BB9:  3.2591  3.0068
H9:   8.9107  9.3058

捕手篇       
     聯盟    兄弟   La New
阻殺率  0.3758  0.3056  0.4836


打擊篇:
共125名野手上陣,從張士凱的1AB到聯盟最高的陽森(401AB)
5名野手全勤:張家浩、葉君璋、謝佳賢(以上101場)、陽森、鄭昌明(100場)       
     聯盟   兄弟    最高     最低
BA:   0.2602  0.2618  0.2699(熊) 0.2459(鯨)
OBP:  0.3222  0.3303  0.3334(誠) 0.3090(鯨)
SLG:  0.3622  0.3507  0.3801(熊) 0.3480(鯨)
OPS:  0.6844  0.6810  0.7113(誠) 0.6571(鯨)
IsoD:  0.0620  0.0685  0.0711(獅) 0.0484(熊)
IsoP:  0.1020  0.0890  0.1154(誠)  兄弟
RC*:  392.83  388.11  423.45(誠) 356.02(鯨)

(*RC使用OBP*TB的基本型,聯盟為平均值。)


多項數據聯盟之最      
     最高   最低    兄弟
HR:  68(熊)  38(兄弟)
HBP   72(象)  28(鯨)
TB:  1315(熊) 1152(鯨)   1175
K:   707(鯨)   563(牛)  574
BB:  327(誠)  201(牛)   278
SH:  86(誠)   42(熊)   85
SB:  84(鯨)   38(誠)    74

星期一, 10月 31, 2005

我看2005台灣大賽前二戰

本來打算三連戰打完再來寫的,
不過,猜測今晚應該會出現比較不同的劇情,
所以,還是先寫寫好了…XD

這2場比賽事實上還蠻相近的,
(大概也很少看到連2場比賽勝敗投手是一模一樣的…)
不但先發投手和我的預期相同,
連結果都相差不遠,
其中個人比較大的瑕疵是居然沒注意到前三戰是連三天打的,
在這樣的情形,第三戰派楊麒嘉,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第一戰,嚴謹來說,是比較難看的
雙方演出了共達7次的失誤,
但是在雙方先發投手有效壓制下,
分數被壓縮到1:1而進入延長賽…
然而如同我先前就提過的,
興農的失誤通常比較不關痛癢,誠泰的失誤往往出現在關鍵時刻
10局下,連續2次的失誤結束了第一戰。

來到第二戰,
誠泰守備的問題獲得改善,
對上勇壯,就和例行賽打得差不多
反而是打擊不連貫的問題,
CPBL並沒有統計LOB,
但是我想7局上沒能攻得超前分,
誠泰大概就輸定了…
如果就數據來看,
誠泰在例行賽是得分效率非常高的球隊,
但是到了季後賽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是了..

再來看看前二戰值得觀察的地方
1.許竹見的甦醒
我想就第二戰的先發內容來看,對誠泰是個大利多,
尤其從第三局起,看到球速有飆出來,控球也OK,
誠泰至少不用去擔心第四、五戰的先發投手問題。
如果玩結果論的話,第六局選擇對決張泰山也許是個錯誤。

2.克提茲出任救援投手
老實說,就數據來看,興農後援對誠泰投的都不怎麼樣,
但是,克提茲的IP偏低(1 2/3),也許有失真的可能
由原先表定的郭勇志改成克提茲,而連拿2場勝投,
從第二戰的結果,只能怪誠泰自己的掌握度太差。

未來的展望
1.第四戰的先發? 個人猜測是蔡仲南vs林英傑,
但是前提在於林英傑今天不會再出來救援了…
我先前提及 李明進對上興農的投球成績頗優(21.2/1.66/1.06)
何況李明進都還是後援上場,
但是看來郭總還是只相信三巨投,
而前二戰三巨投全上了,一勝未得
第三戰對誠泰來說,希望是個轉折點。

2.同樣的角度來看興農,
克提茲轉後援有良好成效後,
陽建福、蔡仲南應該是表定的其他先發投手,
但是蔡仲南優良的對戰成績依然沒有獲得重視,
看來雙方總教練都不是數據派的
只是如果今天有需要,克提茲還會再上嗎?

3.我個人給誠泰的建議是,
今天就讓楊麒嘉+蔡士勤+李明進投完比賽
儘快讓林英傑回到先發Rotation,
也許在短期會有些轉機...
畢竟現在完全不是誠泰在例行賽贏球的模式。

不過,為了明年還有好戲可看,
個人倒是希望誠泰趕快四連敗結束。

目前持續的共通項目
1.主場球隊都贏球
2.先得分的球隊都輸球
3.安打多的球隊都輸球
4.失誤少的球隊都輸球
除了第一項,其他還真是怪異阿...

星期五, 10月 28, 2005

CPBL2005台灣大賽

身為台灣人,不能老是光看國外的球賽,
回頭來看看台灣的總冠軍賽好了…

CPBL提供了蠻詳細的對戰基本數據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這裡
(為什麼這樣的資訊無法經常性的揭露..=.=)
(迷之音:不會還停留在人工統計的年代吧..~”~)

先說結論,
我個人看好興農以4:1勝出..
前提假設是前三戰的Rotation是戰玉飛vs林恩宇、勇壯vs許竹見、陽建福vs林英傑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林英傑不是第二戰的先發,
我的看法是誠泰會賭下所有戰力搶第一勝,
(除非一開始分數就開始落後…)
所有林英傑在一場應該會待命後援,然後再休息二天的情形,還可以第三戰先發..
(再來可能是第五戰的後援、或是第六戰的先發 if necessary)

以下就幾個面向來分析
打擊
先來看誠泰打者的全年成績
姓名 打數 打點 上壘率 長打率 打擊率 勝利打點 OPS IsoD IsoP OffWS
謝佳賢 348 74 0.4227 0.5603 0.2845 12 0.9831 0.1382 0.2759 23.181
馬力歐 225 45 0.3953 0.5778 0.3067 5 0.9731 0.0887 0.2711 14.3692
威拉斯 355 51 0.3734 0.4423 0.3239 4 0.8157 0.0495 0.1183 14.1265
鄧 蒔 陽 324 39 0.3380 0.3580 0.2901 2 0.6961 0.0479 0.0679 7.2552
楊 睿 智 318 27 0.3200 0.3239 0.2610 1 0.6439 0.0590 0.0629 4.8380
郭 銘 仁 283 19 0.3084 0.3428 0.2544 3 0.6512 0.0540 0.0883 4.5936
丘 昌 榮 154 20 0.3314 0.4026 0.2662 1 0.7340 0.0651 0.1364 4.1754
吳 昭 輝 232 18 0.3150 0.2974 0.2543 0 0.6124 0.0607 0.0431 2.6700
羅 敏 卿 201 29 0.3147 0.3134 0.2139 1 0.6281 0.1007 0.0995 2.2890
許 聖 杰 144 14 0.2886 0.3542 0.2639 1 0.6428 0.0247 0.0903 2.2047
陳 元 甲 204 21 0.2909 0.3235 0.2451 2 0.6144 0.0458 0.0784 2.1775
柯 建 鋒 198 20 0.2710 0.2929 0.2121 3 0.5640 0.0589 0.0808 0.9125
鄭 景 益 49 9 0.3036 0.3878 0.2041 2 0.6913 0.0995 0.1837 0.9058
施 翔 凱 37 1 0.3077 0.3784 0.2703 0 0.6861 0.0374 0.1081 0.6961
周 思 齊 19 0 0.2632 0.3158 0.2632 0 0.5789 0.0000 0.0526 0.1603
陳 克 帆 104 13 0.3140 0.2404 0.2115 2 0.5544 0.1025 0.0288 0.1528
莊 景 賀 26 5 0.1852 0.4231 0.1923 0 0.6083 (0.0071) 0.2308 0.0507
林 義 翔 11 2 0.1818 0.3636 0.1818 0 0.5455 0.0000 0.1818 (0.0068)
黃 仕 豪 20 2 0.2727 0.2000 0.2000 0 0.4727 0.0727 0.0000 (0.0892)
吳 承 翰 15 0 0.1250 0.0667 0.0667 0 0.1917 0.0583 0.0000 (0.4262)
黃 高 俊 94 7 0.2909 0.2021 0.1915 1 0.4930 0.0994 0.0106 (0.5445)

從攻擊WS的排序來看,前四名除了謝55的話,其他人應該都沒有辦法上場了..
(Mario會不會附身,那我就不清楚了..~”~)
誠泰今年每場平均得分是4.55分,對戰組合中微降至4.48分(但標準差很低),
然而扣掉那三名打者無法上場,
所以我猜想系列賽的每場平均得分大概就和季後賽第一輪差不多,就是3分。
而且關鍵時刻,謝55被IBB的可能更高,可能還要往下修正。

興農的部份
姓名 打數 打點 上壘率 長打率 打擊率 勝利打點 OPS IsoD IsoP OffWS
張 泰 山 348 60 0.3643 0.4680 0.3050 8 0.8323 0.0593 0.1630 20.4660
曾 華 偉 308 52 0.3628 0.4320 0.3050 9 0.7948 0.0578 0.1270 15.9014
張 建 銘 396 38 0.3246 0.3640 0.2830 6 0.6886 0.0416 0.0810 11.8821
黃 忠 義 362 40 0.3479 0.3620 0.2760 2 0.7099 0.0719 0.0860 11.6981
許 國 隆 312 51 0.3045 0.4040 0.2660 8 0.7085 0.0385 0.1380 9.8647
張 家 浩 385 40 0.2961 0.3270 0.2520 7 0.6231 0.0441 0.0750 6.6691
鄭 兆 行 196 20 0.3099 0.3780 0.2500 1 0.6879 0.0599 0.1280 5.4789
余 賢 明 190 14 0.3077 0.3210 0.2420 2 0.6287 0.0657 0.0790 3.4627
羅 松 永 133 13 0.2979 0.3230 0.2560 1 0.6209 0.0419 0.0670 2.3933
陳 宗 甫 188 24 0.2709 0.3090 0.2390 2 0.5799 0.0319 0.0700 1.7295
施 昭 同 10 0 0.4545 0.4000 0.4000 0 0.8545 0.0545 0.0000 0.7112
王 世 驊 82 5 0.2706 0.3050 0.2440 1 0.5756 0.0266 0.0610 0.6555
邱 敏 舜 2 0 0.3333 0.0000 0.0000 0 0.3333 0.3333 0.0000 -0.1782
闕 樹 木 4 0 0.2000 0.0000 0.0000 0 0.2000 0.2000 0.0000 -0.1782
楊 進 雄 52 4 0.2407 0.2500 0.2120 0 0.4907 0.0287 0.0380 -0.1869
曾 揚 岳 48 3 0.2222 0.2290 0.1460 0 0.4512 0.0762 0.0830 -0.6002
鄭 志 雄 38 3 0.2000 0.1840 0.1580 0 0.3840 0.0420 0.0260 -0.7168
葉 君 璋 321 20 0.2425 0.2550 0.2120 0 0.4975 0.0305 0.0430 -0.9261
余 進 德 43 0 0.1136 0.1160 0.0930 0 0.2296 0.0206 0.0230 -1.5654
很明顯的興農的優勢在於,攻擊WS的前五名全部都能上場,
尤其是去年季後賽表現優良的張建銘能上場,更是一大利多,
整體而言,興農的打線比去年總冠軍賽時更完整。
興農今年平均每場得分是4.27分,對戰組合升至4.52分,
只能說今年打誠泰還算得心應手,新人王熱門人選林恩宇對上興農一勝難求..XD
所以估計下來,我認為系列賽中興農的每場平均得分大概是4~4.5分之間。

投手:
(詳細資料請參考CPBL網站)
一樣先來看誠泰,只登錄了7名投手,
除非有意外驚人的表現,我想蔡士勤、田家安應該只是負責吃局數而已..
如何運用剩下的5名投手,拿到4場勝利,考驗郭總的智慧..
其中楊麒嘉、林恩宇對戰ERA都偏高,
李明進是一個活棋,在21又2/3局的對戰中,ERA=1.66、WHIP=1.06都是相當優秀的
希望郭總別太迷信三巨投..~”~
林英傑在對戰中是先發救援2相宜的,但是看在先發WHIP=0.97的份上,不排先發真得很可惜。
許竹見的對戰表現算是沉穩,ERA=3.24、WHIP=1.2 都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第一輪第四戰對上統一的中繼表現..~”~,他應該要定位成先發…
休息四天後,誠泰疲累的投手群能恢復多少,
也許第一戰就可能看出端倪…

興農的部份,也不過8名投手,
如果純粹看對戰組合,
戰玉飛(45.2/2.56/1.18、IP/ERA/WHIP) 、蔡仲南(20.1/2.66/1.23)、克提茲(13.1/3.38/1.28 )
應該是要排定的對戰先發投手,加上陽建福的既定實力,以及勇壯過去在總冠軍賽的優秀表現,
李國慶看來是排定的敗戰處理,余文彬中繼、郭勇志後援的模式大致成型。
也就是說,如果陽建福的傷勢確實OK的話,興農其實可以排出5個先發,
建議的Rotation是,戰玉飛、蔡仲南、勇壯、克提茲
陽建福,我會拉去當長中繼。

防守:
這是2隊差距比較大的部份,
單看守備率誠泰0.9707 vs 興農0.9703,幾乎沒有差異,
誠泰全年發生114次失誤是全聯盟第二少的(僅次象隊104次),興農還有120次。
乍看之下,似乎誠泰的防守要好些。
但是來看2個數據,
1. 非自責分:誠泰的整季非自責分達到91分(僅優於熊隊105分),
反觀失誤較多的興農,整季非自責分只有59分(全聯盟最佳)
也就是說,誠泰每失誤1.25次就會丟1分自責分,興農則是2.03次才丟一分。
也可以解釋為,興農的失誤通常比較不關痛癢,誠泰的失誤往往出現在關鍵時刻
2. 團隊RF:這個數字興農就比誠泰來的佳。
再對照第一輪第二戰的表現,誠泰的防守真的要放輕鬆。

季後賽經驗:
這邊的經驗我想雙方的差距更大,
興農主力球員,除了許國隆以外,多少都有去年血戰7場的經驗,
遑論多數球員都是連三年打季後賽的。

誠泰部份,雖然多打了第一輪,
然後觀眾人數實在有顯著的差距,
如果大家還記得上半球季為什麼多打一場的原因,
這個部份,我想不必再多談,
郭銘仁的表現,是值得觀察的指標。

綜合上面四項,
基本上都是興農佔優勢
如果每項100分,我的給分是
  牛 誠
打擊 60 40
投手 55 45
守備 70 30
經驗 85 15
總分 270 130
所以,CPBL發生如同今年MLB、NPB、KBO的橫掃情形,
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寫在血戰18局之後

看到標題,
我想關心MLB的人都知道是指NLDS ATL vs HOU的Game 4。
在這場打破許多季後賽歷史紀錄的賽事中,
當然可以津津樂道的事情非常的多,
然而,對於勇士有情感的人來說,
又是情何以堪的一年...

Game 4
一度是5:0的領先,
LaRoche滿貫砲,菜鳥捕手McCann 補上系列賽第二發HR
感覺上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大家都準備好回Atlantic迎接Game 5,
而且還是最穩當的Smoltz先發....

不過,Astros卻擔心夜長夢多,
加上勇士牛棚放火的實力依舊,
疲累不堪的Hudson第8局還要繼續上場投球,
已經說明了一切...
而當Berkman的滿貫彈劃過天際線,
似乎也預言了勇士今年假期的到來...

勇士的牛棚就這麼不堪嗎?
從整季用了3個Closer(Kolb->Reitsma->Farnsworth)
SP平均負擔局數,以及勝投數分散的程度來看,
確實令人擔憂..
NLDS Game 1和Game 3,Reitsma放火的實力有目共睹,
Game 3中更是Reitsma、Foster、Devine三個投手上場,沒有辦法解決任何一個打者。

當Ausmus的HR將比賽帶進延長賽,
似乎就象徵了太空人獲勝的到來,
然而,從第10局開始,
勇士牛棚投手群們開始貢獻系列賽以來少有的戰力,
Reitsma、Thomson、Brower、乃至於最後被轟出再見全壘打的Devine
在8又1/3局的投球局數中,
只被敲出僅僅2支安打...

當16局上半火箭人站上投手丘時,
我們看到太空人必勝的決心,
Cox則選擇保留空間..
雖然我不清楚Smoltz能不能投,
但是,1-2的落後,勇士是更沒有明天的一方…

17局上,38歲的Jordan上場打擊,
這個合計年齡超過80歲的對決,
Jordan擊出了2壘安打,
可惜勇士系列賽的戰犯之一 Furcal (series BA 0.150)
沒能把他送回來。

如果後面的9局可以視為Game 5
那是一場0:1的比賽,
真的是雖敗猶榮了....

沒錯,
敬愛的勇士們,
你們雖敗猶榮.....

星期二, 8月 09, 2005

談加賽是否應該列入季賽成績?

職棒16年上半球季終於在7月21日嘉義球場結束了,
這場16年來、史上的第一次加賽,
終場誠泰以4:0擊敗興農,拿下隊史的第一座季冠軍。

不過,衍生的問題出來了,
很多人提到了這樣的加賽紀錄,是否應該列入季賽成績計算?
如果列入,似乎對於其他少了這一出賽場次的球員來說,是不公平的。
(像是全壘打王、勝投王的問題)
換個角度,如果不列,這些紀錄又該怎麼辦?

部分球迷基於私心的論述,我並不打算討論,
從制度面來看這個問題,情況會簡單一些。

首先應該要罵的是喜愛炒作短線的聯盟,
一部份是已經吵了很久的單一球季問題(這是長期以來個人所詬病的..);
另一部分則把一場明明非常清楚的加賽(extra game) ,
炒作成一場定生死的季後賽 (one-game playoff)。

(再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又爆發了二次賭博事件,
這樣的聯盟有救嗎?抑或是這個聯盟的主事人員其實很有問題..=.=)


有人說過,
職業運動就是一種追求紀錄的歷程,
如果說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
那麼,個人紀錄就可以算是職業運動球員的第二生命。
從這個角度來看,
列入紀錄其實是無庸置疑的。

來看看MLB的例子好了,
(至於為什麼都是以MLB為例,
沒辦法,我的日文比不上我的英文..=.=)

由於MLB亦有例行賽戰績相同,
必須加賽以決定出線者(不論是外卡或分區冠軍)
以及季中球員交易頻繁的原因,
往往造成球員出賽數大於球隊出賽數的情形。

MLB球隊一年例行賽是162場,
然而單季出賽數最高紀錄是由LA Dodgers的M.Willis在1962年所創下的165場。
(其中包含一場加賽)
很明顯的,MLB是把無論加賽或是球員出賽場次較多等情形,
球員的出賽紀錄全面列為例行賽成績的。
(其實出賽163場的球員更是滿滿一籮筐。)

用中職的情形舉例來說明好了,
假設某年兄弟的比賽經常遇雨延賽
(其實今年就是..)
結果進度比其他球隊晚了5場,
當時兄弟有機會打季後賽,
所以,高薪把已經打滿100場的謝佳賢從誠泰挖來,
謝55也把剩下的5場賽事打完,
於是,謝55就打了105場比賽。
最後,謝55以31支全壘打擊敗彭23的30支全壘打,
好死不死,又有2支是在這5場比賽擊出...

請問該年度全壘打王是誰?
就個人意見,謝55是毫無疑問的全壘打王,

如果真的認為那多出來的5場不能算的話,
那麼,謝55多出賽5場的紀錄該如何計算?
以備註方式??
那麼,如果日後球員交易成為常態時,
球員會出現一堆的備註紀錄,
請問,這樣是正常的嗎?
提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好了,

誰沒打過場地安打?
甚至今年還發生把球頂出全壘打牆的妙事!
這些我們都可以歸類為運氣成分。

那麼,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讓部份球員多打了幾場比賽,
把其歸類於運氣成分,有那麼困難嗎?
打多少場就是打多少場,
紀錄就是紀錄。

最後,
對於一各優秀的球員來說,
個人獎項只是附屬品而已。

相關討論請參見:
http://forum.brothers.com.tw/viewtopic.php?t=44608&highlight=

2005-07-28 17:46:20